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

睇大行研究報告 / 媒體新聞時要注意的事


隨著互聯網發達,我們每天接觸到有關投資/股票的資訊日漸增多,眾多財經媒體例如雪球及智通等提供大量的資訊,甚至很多以往散戶睇唔到的券商報告現在也可以透過不同渠可以看到。由於一天要接觸的相關訊息實在太多,我們亦不可能一天之內全數吸收/睇哂,這不單單是散戶面對的問題,隨著產更加專化及分工化,專者亦面對同樣問題。以下是我平常在睇一份報告時用的方法及要注意的事。

券商報告一般分為 深度報告(較詳細講一個行業)或者是 更新報告(對某類突發事件/的點評),好的深度報告報基本上睇完第一頁你就知需唔需要繼睇落去,如果你本身對行,一般快地睇分段的標題同埋圖表(好的圖表很重要,一圖勝千)就已夠,有些報甚至會幫你highlight每一段的重點,睇完有興趣先會詳細睇落去。 如果本身唔熟行業,建議搵一兩份深度報告去了解行業 (Google / Baidu 可以找到大量有關資),最基本睇完後要話到比自1) 行業現在所處周期,未來幾年是向好還是向差、2) 未來幾年發展趨是怎,增長會加速、減慢還是會倒退、3) 行業潛在空間有多少,即係內地講既行業的天花板、4) 行業內既公司會一齊受惠定係會出現大食細的情況。有了這些基本概念後基本上再看看有哪些公司是受惠。

另外,睇報告/媒體新聞時有些地方是要注意的,就係要分清楚文章寫的是事實( Fact, 行業數/格局、政策、歷史發展 ) 還是分析師自己本身的觀點 ( View, 行業未來增長/天花板、目標價等等),一般尼講,對報內的觀點只能參考而不能盡信,特別係對行業/未來的收入/估計,往往很多報告分析員並不會把重要假設寫出尼,因背後這些假設有時只是Gut Feeling,甚至離譜到以前睇過一間大行的財務模型Excel,盈利假設入面竟然Double count某個Factor。當然這只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事實上人的認知有限(者也不例外),估中左發展方向已經算叻仔、估中未來一至兩年的增長/收入/係高手高手高高手,加上不同分析員對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Bias,樂觀/悲觀假設得出尼的結果已經差很遠。所以睇報告時要分清楚寫的是事實還是分析員自己本身的推測/觀點。順帶一提,很多券商定立目標價時會用DCF or Discount XXX set 目標價,如果行業不是一個穩定的行業(在中國連公用股也不穩定),建議對目標價一笑置之,學之前跟開的Fundman咁講,這只是故弄玄虛裝作高深莫測的東西。

另外要注意的是,報內寫的東西是「全新的訊息」還是「市場已知的訊息」。一般來說,「全新的訊息」對市場沖會比大,而「市場已知的訊息」一般對股價沒有影,因市價往往已反映了大家知的大部。舉個例子,有朋最近說買了環保股短炒,原因係中國對環保需求日益增加,未來行業會持續增長、持續向好,所以要買。我絕同意佢對行業的判斷,可是某幾家龍頭公的股幾年前亦已反映了未來行業持續增長,這是一個「市場已知的訊息」,對當下的股價不會有大影。因,大家投資前可以先想一下,如果股價幾年來變化都不大,而驅使你想買入的原因,放在一年前、兩年前都適合,咁可能你要重新審視是否作出這項投資,因該「原因」很可能已是「市場已知的訊息」。但係值注意,行業持續增長、持續向好是「市場已知的訊息」,但因某些原(例如政策的改變)使行業增長速度比預期快/慢,這屬於是「全新的訊息」。
分清楚後,大家再睇下電視財經節目推薦的股票,就會發覺他們所講的原因往往都是一些「市場已知的訊息」來推介股票,成功率可想而知!!!

4 則留言: